春耕時節,春茶飄香,在嘉魚縣朱砂村的一塊茶葉種植基地,茶農采茶正忙,與此同時,朱砂村綿延起伏的山坡上,茶苗種植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。村黨總支書記任文華告訴記者,今年要完成一萬畝茶苗的種植。
朱砂村種茶歷時悠久,但在過去,村里的幾百畝茶園卻是塊“燙手山芋”。
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朱砂村黨總支書記任文華說:“原先的茶葉都是些老茶,產量不高質量也不怎樣,然后交通也不發達,全部是靠人工挑。不管它廢在這里,可惜了,管好需要很大的資金。”
2018年,官橋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啟動,其中茶旅融合項目落地朱砂村。朱砂村以此為契機,將村里的老茶山和周邊近萬畝荒山進行集中改造,引進黃金芽、烏牛早等優良茶葉品種入住新茶園。同時,茶山上還配置了智能灌溉系統,山間道路也變得四通八達。
任文華說:“這里是配套的旅游觀光的小火車便道還有一個人行道,那邊是配套的一個9000多萬的現代化茶場,里面還有一些配套的旅游設施。”
“土地整治+產業植入”讓荒山荒坡變連片茶園,破舊茶廠變文旅景點,朱砂村也將逐步被打造成集茶葉種植加工、茶創、茶坊、茶膳、住宿等于一體的“茶葉+旅游”網紅打卡地。
咸寧市嘉魚縣三湖茶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先勝說:“這個項目實施后,我們茶園基礎設施提升,可以搞統一管理、統一品牌、統一銷售,通過搭它們的順風車,把茶葉產量做起來,茶葉價格提升,知名度也可以提。”
任文華說:“我們去年集體收益有10萬塊錢,今年估計超過30萬,慢慢遞增。剩余勞動力每天有100到220勞務,平均每月3000塊左右。”
萬畝茶園可期,朱砂村的鄉親有了自己的“綠色客廳”,在家門口就能依托產業掙錢。除了茶旅融合項目,官橋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還將實施一系列工程,打造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”。項目總投資13.79億元,惠及5個村、2個社區,總面積7.38萬畝,常住人口1.27萬人。
?
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徐陽說:“重點實施“六個一”工程,修復一批生態體系、修建一條旅游道路、改造一批村莊、植入一批主導產業、配套一批基礎設施、打造一批郊野公園。以國土整治推動三產融合、產城融合,帶動鄉村振興。”
《壟上行》記者:朱嬋 馬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