禽蛋是事關民生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進入四月份,氣溫迅速回升,湖北省各地蛋雞養殖戶和企業正忙著為新一季養殖計劃做打算。
一大早,黃岡市蘄春縣八里湖辦事處土門果園場養雞戶黃朝國就在自家30畝竹林下忙開了。補粗糧、加清水,查看土雞長勢,黃師傅對自家的雞是十分的滿意。
黃師傅共養殖土雞1500只,全部是湖北本土純正江漢雞,采取的是竹林生態放養,不管是土雞還是土雞蛋都非常受當地消費者青睞,銷路不愁。眼下,黃師傅手頭最要緊的,就是投放新一季的雞苗。
黃師傅說今年1500只雞苗已提前下了訂單,陸續能在竹林安家了,而說到自己8年來之所以養雞能順順利利,收入穩定,主要得益于找對了一個好的輔導老師。這個老師就是蘄春當地養雞大戶、湖北生態養雞553模式的參與研發者董以良。
553模式克服了傳統散養和高密度籠養生產的技術缺陷,形成了一套兼顧生態、高效于一體的標準化養殖方式。具有投資少、效益高、品質優、生態環保等優勢,從2013年,它就作為生態散養蛋雞模式在全省推廣。
?
據省家禽及蛋制品產業鏈專家組成員蒲躍進博士介紹,按照禽蛋產業鏈規劃,到2025年,全省家禽出籠穩定在8億只左右,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,而截至2021年底,全省家禽出籠達到了6.12億只,同比增加3.2%。在數字3.2%背后是湖北省力推家禽標準化養殖的努力。在推廣示范生態養雞模式的同時,湖北省也在同步推廣籠養蛋雞124模式,打造農牧一體,綠色發展的生態養殖基地,不斷提升規?;B殖水平,為禽蛋產業鏈強鏈打好頭陣。
?《壟上行》記者:劉余 楊帆